天堂漫舞

張銳

天堂漫舞

天堂漫舞
07月22日 更新
天堂漫舞
張銳
簡體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01-01

「天堂漫舞」 百科

 資深MJ粉絲李宗澤先生配圖,圖文並茂、深情肅穆

 知名樂評人孫孟晉鼎力加盟,撰文回憶流行巨人的聲音與神話

 數幅偶像精美照片、值得用心珍藏

 解讀邁克爾•傑克遜的最深情、最權威讀本。

◎ 資深樂評人孫孟晉深情撰文紀念

他是瘋狂的顫慄者,他是太空人

文/孫孟晉

除非這世界又要誕生另一位巨星,除非這個物質的時代將要關閉最後一道想象之門,否則邁克爾•傑克遜的死實在太令人惋惜。當年,傑克遜以一張《Off the wall》橫空出世的時候,流行音樂的偉大偶像“貓王”提前兩年成了仙人;隨後不久,另一位神,也是那個時代的預言者——約翰•列儂中了地獄之彈。

(一)

邁克爾•傑克遜是伴隨MV誕生的巨人,也是唱片工業製造神話的寵兒,更是打破性別極限的不可複製的稀世珍寶。

再過17天,就是他復出江湖的日子;再過50年,他依然是最偉大的流行音樂的標記。

他的突然逝去,留下了很多令人難以證實的疑惑。就像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只給他畫了一張黑色的臉,他是更愛卡通世界裏的孩子,還是現實世界的孩子?他聚積了雌雄共體的輝煌,他偷走了太空舞者的舞鞋,他把愛釋放了又偷偷地帶走,邁克爾•傑克遜的眼神也從桀驁不遜逐漸轉向中性般的乖戾過渡。註定要在揮霍才華與能量之後面對夕陽,也註定要在驚恐的人生經驗中嚐遍痛苦的滋味。

邁克爾•傑克遜從來不是一個人文意義的預言家,他更是一個編織改變人生命運故事的強者,他不會給你帶來後工業時代的憤怒,他是流行殿堂裏的詠歎調,他用唱片銷量和MV收看率來樹立神話。他的誕生,給青年文化帶來了無窮的節奏快感和征服慾望。

他爲色彩絢爛的夢幻世界贏得了高分貝的迴響。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麥當娜的出現是和“壞女孩”爲標記的女性主義文化有關,而邁克爾•傑克遜則是黑人文化回潮的象徵,人類挑戰太空的流行印記,高成本MV革命中的冒險符號,以及衝擊種族主義枷鎖的又一次凱旋之音。

他少年時代在“摩城之聲”的錄音也許是過於遙遠,我們現在很少再提那些錄音的真正價值。那是一張張從黑人靈歌向迪斯科流行轉變的唱片,“傑克遜5兄弟”是唱片界陰謀的一個環節而巳,黑人的焦灼不安被一種虛幻的快感所取代,這是馬丁路德•金的吶喊失敗後,在迪廳裏被喚醒的燈紅酒綠的迷醉。但這一切是時代的華麗轉身。

整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流行樂的第一個關鍵詞是——絢爛。終於需要一個人在舞步上和雷•查爾斯的鋼琴比滑動的速度,也需要一副能打破陰陽界限的嗓音。他的太空舞步,他的水晶手套和金屬裝飾的演出服,他那無與倫比的征服性令整個世界爲之顫慄。從此以後,不會再有這樣的人間極品:邁克爾•傑克遜的輝煌是工業的輝煌,是MV成爲音樂家族成員後的里程碑。

邁克爾•傑克遜的出現,是繼安迪•沃霍爾畫了一連串夢露和“貓王”之後,是繼黑人街舞和塗鴉藝術成就了一段交媾狂歡之後,西方流行文化最輝煌的一個座標。這個熱愛米開朗基羅的受難的身體更敏感於狂歡的意義,他的旋風式的舞臺表演,他那種將天真和邪惡同時迸發出光芒的才華,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時尚文化變革中的絕妙一筆。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沒有人再在乎精神負荷對流行藝術的影響,差不多和邁克爾•傑克遜同時影響這個世界的《星球大戰》意味着一次文化的痛快的撤離和逃避。我們注意到迪倫式的寓言和披頭士式的童話被翻了過去,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整整十年,西方流行音樂被享樂主義的思潮侵襲,人們更願意避世,而不願意複述現實的殘酷。

他屬於那些在少年時代接受青春期變化的年輕人,他也屬於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被卡通文化與西方流行樂侵蝕的中國年輕人,他給那些追求超酷的一代帶來了驚歎的想象,他也給獨生子一代帶來了傑克遜式的叛逆和愛的洗禮。

他的胯部的抖動,也終於在那個年代的中國成了黃色氾濫的代名詞。他和麥當娜同時被釘上了搖滾的十字架。

如果說,米克•賈格爾曾經代表了——聲音與憤怒,那麼,邁克爾•傑克遜永遠是聲音與神話。

(二)

他有一半以上時間並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愛,他被傷害得越深,藏得也越深。與其說是邁克爾•傑克遜製造了魔鬼般的神話,還不如說是可惡的媒體不斷地讓一個遠離舞臺中心的王者陷入了深淵。

他是那樣矛盾,永遠受困於肌體和靈魂的黑白之爭。他連續更新着唱片與演出報酬的紀錄,卻對曾經不爲物質所動的中國心存嚮往,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邁克爾•傑克遜的錄音已經進入中國大陸的時候,他說:這是一個在精神上和自然統一的國度。

總是有太多人議論這個人的後期的怪異與不端,想想惟有他自己才能永遠面對一身鬆弛而坍塌的肉體。這就像外星人的裝備套在了一個有呼有吸的人類一員的身上,流行文化的帝國大廈無法轟然倒下,也需在面具後面抽走光芒。他製造了把兒子舉出窗外的神經質行爲,他也讓孩子們帶着口罩,帶着眼套走進一個帶有各種“細菌”的世界,他即使想與世隔絕,也無法隔絕他存在的影子。

邁克爾•傑克遜的打扮,還有他那尖利的嗓音,無不都在隱喻對性別以及人性的重塑。至於,他那著名的太空舞也是從《星球大戰》到《ET外星人》,再到《回到未來》的升空體驗的綜合。這個一輩子喜歡彼得•潘的偉大藝人終究沒有離開他的加州“夢幻島”私人宮殿。

不知道那麼多被邁克爾•傑克遜征服了的歌迷中,有多少人真正明白:邁克爾•傑克遜是最不適合成爲聚光燈下的寵物的。他的童年更多地被殘暴的父親所統治,而那種出人頭地的少年夢想是以鞭打和母愛的隱退爲基礎的。在日後邁克爾•傑克遜最愛交往和心儀的女藝人中,往往都是年長的,從戴安娜•羅斯到凱瑟琳•赫本,再到伊麗莎白•泰勒,她們給了他足夠的安全感,也給了他兒時缺憾的彌補。

我們也確信,那個曾經雷厲風馳一般的“怪物”把自己包裹得很深,他是身體的影子,卻是靈魂的好奇者,而他的內心感受其實並沒有傾訴的地方。在音樂領域,他扮演了機器人時代的英雄,也擔當了物質揮霍時代的驕子,但在愛的領域,他只有失落與失敗。如果說,一個人的堅強體現在他的始終如一,那麼邁克爾•傑克遜的生命音符的確是強大的。他只是把注意力從異性的身上更多地轉向孩子們,他知道,他可以和他們玩沒有欺騙的遊戲,可以和他們一起對未來世界充滿好奇。他是孩子們的小飛俠。

邁克爾•傑克遜坦言,他曾對自己的臉充滿自卑。上帝就是這樣壓迫着任何一個試圖尋找完美的人的,一個世紀出一個的音樂天才,卻有一副虛弱到絕望的身體,他在皮膚上唱起了一段月光曲,他也在墨鏡的後面流淌出一條河。當青春年華不再是鏡子裏的常客,他身後那些不友好的鏡頭開始描摹他,把他形容爲黑暗裏的妖魔。

這個在2001年或者2009年漫遊過太空的地球人,在聽到盧卡斯的女兒學會說的第一個詞是——邁克爾•傑克遜時,激動得飛了起來。我終於明白,這個聲音裏有飛翔感的男人爲什麼顫慄的理由了,無論是超速的宣泄,還是委婉的抒情,他生命的根不在地下。

在深夜的鏡子裏,他那張臉一定美到不存在。上帝只讓他一個人去接近這份真實,就像他喜歡的美國詩人羅伯特•弗洛斯特的那句詩句:“從一片葉子可以看到整個世界嗎?”

是的,從一片愛的葉子,我們看到了整個西方流行世界的飄零。

◎精彩試讀

震撼靈魂的歌者

2009年6月25日,一尊時代的巨像突然轟然倒塌,這一刻,或許是個機會,讓人們逃離那些已經目不暇接的驚駭故事,再度如朝聖者一般進入到那個我們曾經認爲,現在也依然認爲的夢幻桃源,它不只是夢幻莊園,它是音樂的王國。

浸淫靈歌的童年

邁克爾•傑克遜在樂壇起步併成名的時間,遠遠比現在人們普遍印象中的80年代來得更早。當思緒飄回到60年代的美國印第安那州加里市,那個工廠轟鳴且動盪混亂的中西部工業重鎮,小邁克爾那時正在一個多子女的工人家庭中成長,尚沒有人會料到他會爲這座城市,乃至整個世界帶來那麼多的榮光。

小邁克爾的父親約瑟夫是一位操作起重機的工人,工作非常辛苦;母親凱瑟琳則是打着零工,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照顧家庭上面。相對於父親的嚴厲苛刻,母親則是非常的恬靜而溫柔。這一對充滿互補性的夫婦在音樂上也能達成合作:約瑟夫非常衷愛布魯斯音樂,他時常在自己的“獵鷹”樂隊裏演奏吉他;而凱瑟琳則有一副好嗓子,還會演奏鋼琴和單簧,她熱愛着西部鄉村音樂。1958年8月29日出生的小邁克便在這樣的音樂氛圍中成長,據他後來回憶說,他對凱瑟琳最早的回憶便是她把他攬在懷裏,輕輕吟唱着《你是我的陽光》和《棉花地》。

當“獵鷹”樂隊解散後,約瑟夫的音樂之夢破碎了,也正是這個時候,傑克遜家的孩子們才得以有機會偷偷觸摸到約瑟夫的吉他;約瑟夫驚訝地發現了孩子們的天賦,他開始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對孩子們的調教上,似乎想藉他的後代來完成他未竟的音樂之夢。這,也就意味着這個美國音樂第一家庭從此展開了成功之路。在父親嚴格甚至虐待式的訓練下,兄弟們的刻苦努力終於得見成果,再隨着小邁克爾的加入,傑克遜兄弟樂隊終於初具雛形。

濃厚的黑人音樂時時刻刻浸透在傑克遜家庭的成長曆程中。邁克爾對音樂的最初記憶就是與節奏布魯斯聯繫在一起。“獵鷹就在我們房子的客廳裏排練,”邁克爾在他的自傳《太空步》裏寫道,“所以我是隨着節奏布魯斯被養大的。”邁克爾回憶着獵鷹樂隊演奏查克•貝瑞、小理查德和奧蒂斯•雷丁等人歌曲的情形。那些是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的標本歌曲。“我的母親則給我們唱鄉村歌曲,”他在1981年告訴一個記者說,“但卻是節奏布魯斯令我興奮起來。正是這種音樂讓我的引擎開動起來,讓我的心裏充滿了喜悅,只想歌唱,”邁克爾的書裏滿是關於詹姆斯•布朗、傑基•威爾遜、山姆和戴夫和歐傑斯的童年回憶狂想曲。

而觸動他最深的,對他最有影響的,卻是他的哥哥傑梅恩。差不多大邁克爾四歲,傑梅恩是傑克遜家裏的主音。在邁克爾意識到自己的演唱天才之前,傑梅恩是家裏的領唱歌手,也是小邁克爾崇拜的對象。“當我的哥哥們開始組成他們的小樂隊時,我完全着迷了,”邁克爾說,“但我最關注的只有傑梅恩。他會送我去上學。我會得到他穿過的衣服。我總是在模仿傑梅恩。與我稚嫩的嗓音相比,傑梅恩是一個完全成熟的歌者。我愛他的聲音。是他給我指明瞭方向。”

雖然在邁克爾最終的光芒面前相形見絀並被人低估,傑梅恩•傑克遜自己的確是一個傑出的靈魂歌手,是馬文•蓋伊嚴格的學校裏走出來的高才生。“馬文是我的偶像,”傑梅恩曾這樣告訴我說,“是他塑造了我演唱的方式。我記得他的每一個即興表演,並瘋狂地研究着學習着他。他是我的英雄。”

而傑克遜兄弟演出的幕後運營者,則是爸爸喬。在他的妻子衝邁克爾點頭之後,他很快發現了他這個第二小的兒子有着超強的模仿能力,可以學着成年歌手和舞者的模樣唱歌跳舞。對別人而言,邁克爾超越了模仿的範疇。“邁克爾是個奇怪而可愛的孩子,”斯莫基•羅賓遜說,“我一直把他看成一個呆在兒童身體裏的老道靈魂。”老闆白瑞•高迪(Berry Gordy),——最初在1968年就聽過9歲邁克爾的演唱——,也有同樣的看法,“彷彿他歌唱的東西就是他經歷過的事情一樣,”高迪寫道。

脫穎而出的少年奇才

在1968年被巴比•泰勒發現時,——當時他的溫哥華樂隊正在爲摩城錄音——,傑克遜五兄弟組合就已經有着多年的才藝表演經驗了。高迪則要用更高的標準來打磨這個樂隊。60年代晚期,摩城正在超速運轉。在製作和表演上,這個唱片公司已經熟練於把藝人的印記烙在美國娛樂圈的風景線上。一大批黑人歌手在舞臺上放射着奪目光彩,其中包括詹姆斯•布朗、傑基•威爾遜、奧蒂斯•雷汀、斯莫基•羅賓遜等。那是個充滿激情的靈歌時代,這些音樂巨擎的歌唱和表演藝術,無論21世紀的錄音科技再怎麼發達,也無法與之媲美。可是那時大多數的美國黑人小孩只能通過一些當地劇院、電臺廣播和電視節目欣賞到這些巨星們的演出,而傑克遜家的孩子們,則已經在父親的帶領下開始奔走於加里、芝加哥甚至紐約哈姆雷區的阿波羅劇院進行演出,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也將他們有更多的機會窺看到其他黑人巨星的表演現場和後臺,學習能力驚人的邁克爾無疑最受益匪淺。邁克爾熱切地學習着,把所有他看到的東西都吸收了進去。而這個男孩看到了不少的東西,他已振翅待飛。

接下來的便是:這位5歲即開始演唱生涯,11歲就發行了冠軍單曲,在接下來超過35年的時間裏伴隨着幾代人成長、影響着幾代人的邁克爾•傑克遜終於一發不可收拾。時至今日,他都始終處在全世界的關注之中,處在傳媒的峯頭浪尖之上。無論是他的音樂、舞蹈、錄影,還是他的外貌、種族、癖好、家庭、醜聞……一切的一切,都在喧囂和爭議聲中變成了歷史上最神祕最扭曲而又最壯觀的奇蹟。

純粹從演唱的角度來說,他令人稱道。他的歌聲,帶着天才的熱切自信,竄入雲霄。他最初的作品也應選算進他最好的作品之列,至今依然帶着新鮮的熱情噝噝作響。少年時代的他,那熱情洋溢的風格,正指向了一個經常被世人忽視的事實:邁克爾唱的是靈歌。他曾經是,——現在也是——,一個真正的靈魂歌手,一個深深植根於豐厚節奏布魯斯傳統的藝術家。

“大約是1968年,”歌手埃塔•詹姆斯回憶說,“我正在阿波羅劇院表演。喬•西蒙給的錢,而我的《告訴媽媽》(Tell Mama)正在榜上。噢,那時我往舞臺旁翼看去,發現一個小孩子正在呆呆地看着我。就那麼呆呆地看着。我把他噓走了。他讓我煩躁。下一場演出,這個孩子又來了,還是呆呆地看着我。這下我發火了。我告訴他趕快消失。當演出結束後,我在我的化妝間裏坐着,看到這個孩子又過來了。膽子真大。很害羞但很膽大。他說他是邁克爾•傑克遜,問我看沒看過他和他的哥哥們的開場演出。沒有。從來沒有聽說過他們。他還說他很抱歉打攪了我,但他喜愛我的表演,想要知道我是怎麼激發起觀衆的熱情的。自然我感覺被奉承了。所以我就和他分享了一點業內的祕密。噢,這個孩子聽得那麼認真,彷彿我在把諾克斯堡裏的國家寶藏全拿出來似的。你甚至可以聽到他腦子裏的輪子在軲轆轆地轉動。”

邁克爾聽過了靈歌黃金時代的偉人之聲——從埃塔•詹姆斯到詹姆斯•布朗——,他們是超動力情感主義的典範。1968年也屬於Sly & the Family Stone,他們剛因《隨音樂跳舞》(Dance to the Music)一曲而大紅大紫。靈魂音樂正處於十字路口,而Sly則代表着未來,用他那猛烈混合着強硬瘋克和迷幻精神的音樂,改變着現狀。“他們對我們所有傑克遜家族裏的人有着巨大的影響,我們欠他們很多,”邁克爾寫道,他把Family Stone樂隊稱作“改變我們聲音和生活”的組合。

“邁克爾身上的精彩之處就在於,”巴比•泰勒說,“他能融合新舊。他能像泰隆•戴維斯(Tyrone Davis)或喬•特克斯(Joe Tex)那樣唱得低沉而憂鬱,但他也有着學校裏孩子那樣的活力。有段時間,傑克遜五兄弟隨我們一起出行,邁克爾則會坐在我車的後座上。他從來不睡覺。任何車載電臺裏傳出的靈歌聲,都能讓他跳起來。他喜歡一切。他可以模仿一切。他知道每個人的訣竅。老兄啊,不需要愛因斯坦來說,我們都知道他肯定是天才。”

從傑克遜五兄弟的第一支金曲,1969年的《我想你回來》(I Want You Back)開始,小邁克爾生氣勃勃的嗓音讓人驚歎,閃爍着高亢的熱情和敏銳的節奏感。這些歌作所帶來的愉悅之感,永遠會讓人們情不自禁地微笑。到了1972年,當他唱詠起對電影裏一隻小老鼠的讚歌《本》(Ben)時,傑克遜顯然已經化身爲一名貫通詞意的歌者,那份令人心碎的溫柔,被他深情地注入到了這支美麗的歌謠裏去。

傑克遜五兄弟成爲了美國音樂歷史上第一支黑人偶像組合,甚至白人羣體也爲他們所傾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傑克遜從那時起就已經開始成爲一個跨越種族的音樂精靈。而摩城唱片公司的人們,也在那時發現了小邁克爾的天才絕不僅僅是舞臺表演。

“我從來沒見過他寫歌,但我一直都知道他能寫,”當時是傑克遜五兄弟幕後創作人員的弗雷迪•佩林說,“大約是1970年,有一首名叫《憂傷的愛情》的演奏曲,有一天他過來問我他認爲有意思的段落。我在鋼琴上給他彈了出來,他雖然不會彈鋼琴,但他能用一根手指把他喜歡的段落按出來。這就是創作者應有的天份,我也立刻明白他擁有這樣的天份。”

一飛沖天的輝煌

成長對傑克遜兄弟們來說,是一件殘酷的事情。實際上,對所有的童星來說,都是磨難。當你不再可愛的時候,人們就將拋棄你。小邁克爾也長成了高個兒,有了青春痘,嗓音也有所改變。這些,都能從傑克遜接下來推出的歌曲中聽出來,譬如《跳舞機器》(Dancing Machine),他已經開始採用高節奏感的演唱方式,配合起了剛剛興起的迪斯科熱潮。《命運》(Destiny)專輯裏則有着熱誠的《搖擺你的身體》(Shake Your Body)。

而直到今天,當《瘋狂》(Off The Wall)專輯內作品的旋律響起時,人們都會忘情地隨之舞動。《瘋狂》是一座留名樂史的里程碑,也是邁克爾和傳奇的昆西•瓊斯真正意義上合作的第一部大作。邁克爾在《與我搖擺》(Rock With You)中用暢滑的聲線演繹着性感,在《她走出了我的生活》中悲情放縱,在《滿足爲止》(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中,人們可以聽到靈歌與迪斯科的完美融合,這都超越了那個時代無數的同行。此外,那首著名的與“貓王”埃爾維斯《傷心旅店》(Heartbreak Hotel)重名的歌曲,則據說是邁克爾最具野心的作品之一,他在其中首次運用了多種音效營造氣氛,傳遞着他作品中一種不安全的感受。

“他有着表演家和藝術家的所有本質,”昆西•瓊斯1982年接受採訪時道,“邁克爾在情感上擁有你所需要的一切,但在幕後他也藉以戒律和步驟來支持。他曾經在錄製《瘋狂》的時候,一天之內錄下了兩段主音和三段和音,哪怕是在家裏,都用功不止。”而談及邁克爾的創作和製作時,昆西說,“邁克爾的方法是非常戲劇化又非常簡明的。當他想到一個點子後,他就會一直想下去。他會用頭腦去感覺、去構造、去成型一部作品。從一個觀點到最終實現,需要很長的時間。邁克爾有這樣一種力量,能不遺餘力地把所有事情做對做好。”昆西有一種預感:“邁克爾•傑克遜會成爲80年代和90年代最偉大的巨星。”說這話時,還是在《顫慄》(Thriller)發行之前。

里程碑式的熱潮終於應驗了他的預感:1982年,一顆超級巨星誕生!傑克遜一飛沖天,幾乎達至神的高度。那些來自《顫慄》專輯的歌曲讓人永遠感覺充滿活力。每一首歌曲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新炫不已,依然能在大大小小的舞池裏時常聽聞。從創作到製作,邁克爾成就了邁克爾自己。當今天人們提到《顫慄》的時候,腦海裏總是自然而然浮現起邁克爾用音樂錄影製造的幻象。的確,邁克爾是視覺音樂時代的第一人,是MTV頻道上真正的霸主。但剝離影像之後,則並不影響樂迷在邁克爾爲世人構建的空曠音樂廣場上徜徉。聽吧,《避開》(Beat It)中如號角一般奏響的開幕,《比利•珍》(Billie Jean)中那些的複雜的鍵盤和絃樂編排,同名曲《顫慄》中戲劇一般的靈異……

“重聽音樂歷史上最佳專輯中的音樂的關鍵就是去聽邁克爾的嗓音。從《我想你回來》以來他就一直在精緻的各種演唱方式在這裏放出了它們全然而奪目的光彩,”納爾遜•喬治在一篇專文禮讚中這樣寫道,“那份優雅、那份咄咄逼人、那份咆哮、那份自然的童真、那份假聲、那份平滑——這標誌着他是一個偉大的演唱家的所有元素的集成,是那麼豐富而清晰。就像他從史蒂威•旺德、傑基•威爾遜和詹姆斯•布朗那裏汲取靈感一樣,後世的R.凱利、亞瑟、賈斯汀等無數的藝人也從邁克爾如教科書般的《顫慄》裏獲益匪淺。”他敦促人們去意識到邁克爾究竟是誰:一個用靈魂歌舞的人,一個開路的先鋒。

到了《真棒》(Bad)的時代後,老牌製作人昆西•瓊斯給予了傑克遜更多的創作自由,而傑克遜也開始離老昆西越來越遠。傑克遜不斷成熟着自己的演唱技巧,並邁向新的領域,他的那些“ooh”、“uhh”、“hee-hee”的助聲詞儼然成爲了他的招牌,伴隨着他純淨得讓人無法呼吸的聲線,那是誘人而極具殺傷力的和諧。同時隨着“新傑克搖擺舞曲之父”特迪•瑞利的加入,他還勇敢地採用新的音樂形式,將各種音樂類型融合貫通。有意思的是,縱觀邁克爾整個音樂生涯,無論是他自己的創作,還是他人的習作,一經其演繹,便都打上了邁氏的烙印,令人模仿不來。在這個時代裏,傑克遜一步步發現自我,邁向頂點。

世紀典藏

93年的孌童案後,他所有的榮耀和光芒開始一步步褪色。這十多年來,傳媒對他的口誅筆伐從來沒有一天的停歇。他把自己更深地埋藏在了夢幻莊園中,那是他的國度,那是他的仙境。而他生命裏的音符和靈感,卻從來沒有中斷。人們看着一個從優雅中墜落的傑克遜還在力圖繼續他的傳奇:於是他把所受的羞辱,他把自己的出離憤怒,他把自己的悲天憫人,他把自己的虔誠和質疑,再一次傾瀉到了《歷史》的創作中去:《尖叫》(Scream)、《他們不關心我們》(They Don't Care About Us)、《地球之歌》(Earth Song)……37年來《Billboard》排行榜第一支首周奪冠的《你不孤單》,再度顯現了他的奇蹟。始終悽美的《莫斯科的陌生人》(Stranger In Moscow)和發自肺腑自傳式的《童年》(Childhood),也是這張專輯中令人稱道的作品。

轉眼便是2001年。多年的完美主義傾向讓他越來越不敢輕易公開他的作品。《無敵》(Invincible)專輯中收錄有《堅不可摧》(Unbreakable),已故說唱大將Notorious B.I.G.遺作被採樣其中,此外還有典型R&B風格的《天旋地轉》(You Rock My World)和再度證明傑克遜驚人音域和假聲的《心慌意亂》(Butterflies)。加上後來一套《終極收藏》裏公佈的未完成作品,如美得鉗住人心的《再入愛河》(Fall Again),黑暗色調的《背後傷人》(In The Back)和悲愴問天的《我們已經受夠》(We've Had Enough),依稀給人們展現了邁克爾•傑克遜仍然值得期待的靈氣和魔法——無論是他給音樂賦予的聽覺愉悅,還是人文精神,都值得一代代熱愛音樂、創作音樂的人們去探討和領悟。

除去精彩的音樂,除去人們早已熟知的傑克遜音樂錄影視覺革命,邁克爾的舞臺表演藝術也倍受稱道。他的演唱會舞臺設計、服裝設計、聲響系統、燈光設計、舞蹈設計、經紀安排、乃至煙火及魔術……一切一切都值得後世藝人的觀摩和學習,更是尋常百姓不可錯過的表演藝術珍品。譬如唯一一張官方發行的現場演唱會DVD,內容是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站舉行的“危險之旅”演唱會。該演出錄製於1992年9月19日,並於當年10月10日在HBO有線電視臺播出,執導過《向我屈服》(Give Into Me)音樂錄影的安迪•莫拉翰在這場演唱會上動用了超過14個攝影師來進行拍攝。這也是一個創造記錄的演唱會,當時邁克爾將它的播映權以1200萬英鎊的價格賣給了HBO(Home Box Office)有線電視臺,創下現場演唱會直播費的最高記錄。這場演唱會特輯也爲HBO創下了有線電視網史上最高收視記錄。傑克遜還因此獲得“有線電視傑出獎”(Cable Ace Award)。這場演唱會共在全球61個國家的電臺和電視上播出。當他伴隨着耀亮的火花蹦射而出,然後如雕塑一般在舞臺中央昂然佇立之時,臺下的茫茫人海縱情地哭着跳着喊着,如同見到了神蹟——是的,他們虔誠的眼神告訴了一切,哪怕是堅若磐石的人亦會爲之感染。

“什麼叫做天才?什麼叫做活的傳說?什麼叫做超級巨星?答案就是邁克爾•傑克遜。當你自以爲了解了他時,他卻帶來更多更多……”好萊塢傳奇伊麗莎白•泰勒曾如是說道。誠哉斯言。

儘管在過去四十年裏,傑克遜的歌曲已經被聽過成千上萬次,但當他逝世的消息傳來,他的音樂再度席捲了全球的排行榜,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到處都播放着他的歌曲在緬懷,每一個音符都調動着眼淚和回憶。就像“貓王”埃爾維斯•普萊斯利一樣,是傑克遜的音樂首先喚起了人們的注意和熱愛,並給無數人的生命和成長烙上了陰極。也只有音樂才能如火炬一般代代相傳。隨着時間的流逝,所有的醜聞和八卦將漸漸被人忘卻,惟有音樂、惟有天才,終將因藝術的美麗而被永遠被世人銘記。縱然傳媒一次又一次地想通過他的“怪行”、“惡名”和“走下坡路的事業”來證明應當廢黜他“流行音樂之王”的寶座,但他依然配得上這樣的稱號。至少,世界還沒能找到一個如邁克爾•傑克遜般天才而革新的王者,只有一批又一批靠模仿他而成名的青年。而這位獨一無二的歌者和舞者,這位20世紀最後一個傳奇,無疑始終會行者無疆。

◎ 目錄節選

上篇:流行天王

一、震撼靈魂的歌者

1、浸淫靈歌的童年

2、脫穎而出的少年奇才

3、一飛沖天的輝煌

4、世紀典藏

什麼叫做天才?什麼叫做活的傳說?什麼叫做超級巨星?答案就是邁克爾•傑克遜。當你自以爲了解了他時,他卻帶來更多更多……

二、探究音樂聖靈的精神世界

1、瘋狂:放飛自我

2、顫慄:時代之音

3、真棒:流行音樂之王

4、在危險之旅上躑躅

這些事實告訴我們——邁克爾•傑克遜是個文人,他的歌詞是有高度的,決非咿呀哼唱的情愛小調;他是個人道主義和平衛士,他的精神境界絕非尋常。

三、舞臺上的月行者

1、站在巨人的肩上

2、盛典旅程

3、“This Is It !”

“在許多次起舞的情況下,我感覺觸到某種神聖之物,在那些時刻,我的靈魂飛翔,與萬物合一。我變成星,也變成月,變成愛者與被愛者,勝利者與被征服者,主人與奴隸,變成歌手與歌曲,知者與知識。我繼續跳着,永恆的創造之舞,創作者與創作融成完整的喜悅。我持續跳着、跳着……跳着,跳到只剩下……舞蹈。”

——邁克爾•傑克遜的詩

四、影舞傳說

1、影像時代的引路人

2、劃時代的顫慄

3、充滿奇想的歲月

4、依然還是先鋒

5、傳奇永存

當如今大多數人已經習慣於在MTV頻道欣賞勁歌熱舞,已漸漸感覺再無新鮮感的時候,殊不知這個當年純粹爲了宣傳CD而在電視上播出的短篇藝術形式,是在邁克爾•傑克遜的手裏提升了一個檔次,併爲後世許許多多藝人打開了一扇大門。

下篇:鏡中人生

一、 是黑是白

1、世上最愛美的男人

2、傑克遜的另一面:精明的商人

3、孤獨的滋味

媒體世界中的邁克爾•傑克遜是一個悲劇。當他初露鋒芒的時候,他們瘋狂地追捧他,把他捧成舉世無雙的巨星,當他陷入困境的時候,他們則瞬間無情地拋棄了他。然而,即使如此,他仍是媒體眼中的寵兒,因爲他是邁克爾•傑克遜。

即使是在他去世後的幾天中,這樣那樣的各種消息也是紛然而至,人們不禁問:“到底什麼纔是真相?!”

人們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看到在這五光十色包裹下的那個真正的靈魂?

二、還原真實的邁克爾•傑克遜:12歲的大男人

1、我沒有童年

2、夢幻莊園:彼得•潘的世界

3、孌童案:他們完全是在說謊

4、邁克爾•傑克遜:被誤解最深的人

邁克爾•傑克遜的朋友說,他是一個心理年齡停留在12歲的大男人。大家叫他邁克爾,中國的歌迷更是親切地稱呼他爲“邁邁”。

在邁克爾他心裏,一直住着一個彼得•潘。他建造起一座夢幻莊園,讓孩子們在裏面盡情遊玩,以彌補自己童年的遺憾。他每年爲這個莊園花費幾百萬美元,卻兩度遭遇兒童性騷擾案併爲其受困半生。這對於一直懷有童年之夢的邁克爾,無異於最大的傷害。

人們的流言只會讓夢幻莊園一時蒙垢,正如那些對邁克爾的各種誤解和污衊,會隨時間流逝並大白於天下。

三、大愛無疆:作爲慈善家的邁克爾•傑克遜

1、三人成虎,衆口鑠金

2、歌者善施

邁克爾•傑克遜慈善活動簡表

邁克爾•傑克遜支持的39個慈善機構

3、愛與寬恕

他的一生創造奇蹟無數,在媒體曝光的大量負面新聞背後,是他從事的無以計數的慈善活動。他行善的足跡遍佈全球,人雖已去,留給世界的善舉和仁慈卻將一直延續。

平凡之人,會以惡報惡。只有心存仁慈的人,纔會以善報惡。

“在這個星球上,只有他,才譜寫出了這麼多的慈善歌曲;只有他,纔會每去一個地方就堅持去醫院、孤兒院探望;只有他,才肯把大筆大筆的錢捐給慈善機構;只有他,才能夠不顧流言誹謗,爲兒童和環境事業孜孜不倦、堅持不懈。”

——《福布斯》雜誌

後記

他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遺產,無論是音樂上、舞蹈上、藝術上、慈善上、精神上……這些遺產,可以讓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品味和珍藏。他其實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他是永遠的邁克爾•傑克遜。

我們還沒來得及準備告別。我們無法體會你的孤獨,但謝謝你曾經給了我們所有的陽光,所有的眷戀,和一個可以去努力的方向。你救濟苦難,治癒世界的情懷和雄心,將在熱愛你的人們的心中和行動上,綿延傳承。

=========================================================

◎編後記

表達對傑克遜的敬意和懷念, 是我們出版這本書的初衷。我們都不是邁克爾的粉絲,幾天來沉浸在介紹邁克爾的文字裏,翻看了1000多幅照片和所有能夠找到的視頻,咀嚼着原本不那麼熟悉的歌詞,挖出了“邁克爾•傑克遜中國網(MJJCN)”, 我們還親自動手,先後整理撰寫了3萬多字作爲書稿的部分內容。隨着工作的深入,我們深深地感到邁克爾的一生承受了太多太多——無與倫比的成功,全世界歌迷無以復加的愛,令人眩目的財富;他被人們擁戴爲音樂王國裏的一代天王,夢幻莊園裏孩子的國王,拯救地球的神;同時,他沒有自由自在地玩與遊戲的童年,沒有更多的完全屬於個人的私密空間,總是有那麼多的猜疑和不信任,甚至是詆譭和誣陷,還有那些病痛,如白癜風,作爲傑克遜,作爲一個要以舞臺爲生的人來說,其經受的磨難一定不比貝多芬失聰少。然而,這還不是他要承受的一切,遠遠不是!

從電唱機、羅紋唱盤,到錄音機、錄影帶、電視、網絡視頻,還有排行榜、格萊美、索尼公司,科技的發展使音樂超音速地流行,現代運作和營銷模式使一個鄉間酒吧裏的樂聲在世界各地迴響,如此眩目,如此榮耀,它必然形成一種強大的力量,它可以把一個人變成神,也足以毀滅一個人。在這樣一個瘋狂的世界裏,我們又怎能不爲之顫慄。他的音樂,無疑打上了美國文化烙印,打上了我們這個時代文明的烙印。他的人生也同樣承載了這段歷史的善與惡。

有人說,他是一個1 2 歲的大男人,他沒有邁入社會前的成人禮,他保持了孩子般的天真、純潔,更保持了孩子般的敏感。也許對大多數成年人來說,一部分人面對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理性,而另一部分人則變得麻木!邁克爾的敏感,使他更多地感受到成人世界的虛僞和醜惡。其實,我們經歷的時代,人類社會有了長足的進步,比如戰爭雖然時有發生,但和20世紀的兩場世界大戰相比,似乎連戰爭本身也人道了許多;在美國,黑人不僅擺脫了奴隸制,更在20世紀60年代擁有了選舉權,就在邁克爾離開我們的2009年初,一個黑人還當選爲美國總統。然而——

在大不列顛,有20% 的家庭一年只能聚在一起喫一次晚飯,一年才一次!…… 只有不到33% 的2~8歲的孩子能固定地在晚睡前聽段故事。在美國,兒童保護機構表示,平均每年有上千萬兒童成爲被忽略和冷漠的受害者,這是一種虐待!富有的家庭,幸運的家庭,完全被電子器件束縛了。父母回到家裏,可是他們沒有真正回家,他們的腦袋還在辦公室。——引自邁克爾•傑克遜2001 年在牛津大學的演講

邁克爾所憤憤不平的這些事在很多常人眼裏根本不算什麼。但這個敏感的人感受到了,並要傾全力去解救孩子們,然而他得到了什麼?

邁克爾5 歲就開始登臺。我們沒有計算過,在成名之前,他在舞臺上和爲了登上舞臺而工作的時間在他生命中佔據了怎樣的比重。我們陶醉於他激情的歌聲,美妙的舞步,他也同樣地陶醉。舞臺上,他不是在表演,而是那個屬於藝術的真我在表達宣泄、傾吐心聲;舞臺下,他也無時無刻不在表現真我,對邁克爾而言生活和藝術的融爲一體,使他每一個舉動都像行爲藝術一樣引人關注。而在普通人眼裏,他的行爲方式難免讓人不舒服。他擁有一座夢幻莊園,但他還是沒有自己的空間;他試圖躲進自己的國度,但是沒有人允許他這樣做。

一個敏感的大男孩,他比我們更多地感受到我們社會的苦難。我們沒有他的成功和財富,也就安於被動地接受全球變暖、水資源短缺、癌症和艾滋病,甚至當我們的孩子集體地被剝奪了快樂童年時,我們也不曾伸出援手。他無法容忍這一切,甚至曾經自認爲可以爲拯救世界做點什麼。當很多人認爲這樣的善行於事無補時,一個人善行的原動力反而被懷疑。最後,他不得不問——“我們真的能拯救世界嗎?這個問題直到今天一直被戰爭以及人種問題困擾着。我們真的能夠拯救孩子嗎?”

一個巨人走了,有人說他是另一個境界裏的人,是的,他的夢想很難實現,卻也很簡單!

如果世界充滿仇恨,我們仍要敢於憧憬;

如果世界充滿憤怒,我們仍要敢於安慰;

如果世界充滿絕望,我們仍要敢於夢想;

如果世界充滿猜度,我們仍要敢於信任。

——引自邁克爾•傑克遜2001 年在牛津大學的演講

一個巨人走了,我們編一本書,把他的心願傳遞。他留給我們的遠比他的歌聲豐富,遠比他的劇照精彩。感謝參與這本書編纂的每一個人。感謝互聯網爲這本書的圖像素材收集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這得益於那些關注邁克爾、熱愛邁克爾的同仁平時的熱情。感謝上海的孫孟晉先生,他在第一時間爲這本書提供了深刻、精彩的序言。如果沒有最初宗澤先生對這本書的基本構想、找尋的1000多張圖片和滿懷創造激情的編排,沒有最初杜俊紅、王海龍撰寫整理的3 萬字,沒有李開龍找到Keen並說服他儘快動筆,沒有MJJCN和很多MJ 迷們的長期工作,沒有唐奇、曹沁穎的辛勤的編輯加工,沒有楠竹文化和印刷廠員工的辛勞,就沒有這本書。

但是,如果沒有邁克爾……

如果你降臨或離開這個世界時都感到被愛,那麼這些時間裏發生的所有意外你都能對付得了。

願邁克爾在天堂快樂地歌之舞之!

費小琳

2009年7月5日

天堂漫舞.mobi

(203.62KB)
07月21日

最新評論

暫無項目

與 「天堂漫舞」 相關的推薦

〔日〕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
李銳
張守志
索尼婭·納扎里奧
張西
張永生

喜歡讀 「天堂漫舞」 的也喜歡讀

暫無項目